欢迎光临好总结范文网
当前位置: > 总结大全 > 教学总结 > 小学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范文(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5-08-12 14:45:01 查看人数:18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范文 【篇1】2950字

一、 计算

1. 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

⑴ 运算顺序

⑵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

一般而言:

① 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

② 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

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⑷繁分数的化简

2. 简便计算

⑴凑整思想

⑵基准数思想

⑶裂项与拆分

⑷提取公因数

⑸商不变性质

⑹改变运算顺序

① 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② 连减的性质

③ 连除的性质

④ 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

⑤ 增减括号的性质

⑥ 变式提取公因数

形如:

3. 估算

求某式的整数部分:扩缩法

4. 比较大小

① 通分

a. 通分母

b. 通分子

② 跟'中介'比

③ 利用倒数性质

若 1/c<1/b<1/c,则c>b>a.。

5. 定义新运算

6. 特殊数列求和

运用相关公式

二、 数论

1. 奇偶性问题

奇 奇=偶 奇×奇=奇

奇 偶=奇 奇×偶=偶

偶 偶=偶 偶×偶=偶

2. 位值原则

形如:abc =100a 10b c

3. 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特征

2 末尾是0、2、4、6、8

3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 末尾是0或5

9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 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 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 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 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4. 整除性质

① 如果c|a、c|b,那么c|(a b)。

② 如果bc|a,那么b|a,c|a。

③ 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④ 如果c|b,b|a,那么c|a.

⑤ a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a整除。

5. 带余除法

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q和r,0≤r<b,使得a=b×q r

当r=0时,我们称a能被b整除。

当r≠0时,我们称a不能被b整除,r为a除以b的余数,q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a÷b=q……r, 0≤r<b a=b×q r

6. 分解定理

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

n= p1 × p2 ×...×pk

7. 约数个数与约数和定理

设自然数n的质因子分解式如n= p1 × p2 ×...×pk 那么:

n的约数个数:d(n)=(a1 1)(a2 1)....(ak 1)

n的所有约数和:(1 p1 p1 …p1 )(1 p2 p2 …p2 )…(1 pk pk …pk )

8. 同余定理

① 同余定义:若两个整数a,b被自然数m除有相同的余数,那么称a,b对于模m同余,用式子表示为a≡b(mod m)

②若两个数a,b除以同一个数c得到的余数相同,则a,b的差一定能被c整除。

③两数的和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和。

④两数的差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差。

⑤两数的积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积。

9.完全平方数性质

①平方差: a -b =(a b)(a-b),其中我们还得注意a b, a-b同奇偶性。

②约数:约数个数为奇数个的是完全平方数。

约数个数为3的是质数的平方。

③质因数分解:把数字分解,使他满足积是平方数。

④平方和。

10.孙子定理(中国剩余定理)

11.辗转相除法

12.数论解题的常用方法:

枚举、归纳、反证、构造、配对、估计

三、 几何图形

1. 平面图形

⑴多边形的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n-2)×180°

⑵等积变形(位移、割补)

① 三角形内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② 平行线内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③ 公共部分的传递性

④ 极值原理(变与不变)

⑶三角形面积与底的正比关系

s1∶s2 =a∶b ;

s1∶s2=s4∶s3 或者s1×s3=s2×s4

⑹差不变原理

知5-2=3,则圆点比方点多3。

⑺隐含条件的等价代换

例如弦图中长短边长的关系。

⑻组合图形的思考方法

① 化整为零

② 先补后去

③ 正反结合

2. 立体图形

⑴规则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⑵不规则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整体观照法

⑶体积的等积变形

①水中浸放物体:v升水=v物

②测啤酒瓶容积:v=v空气 v水

⑷三视图与展开图

最短线路与展开图形状问题

⑸染色问题

几面染色的块数与'芯'、棱长、顶点、面数的关系。

四、 典型应用题

1. 植树问题

①开放型与封闭型

②间隔与株数的关系

2. 方阵问题

外层边长数-2=内层边长数

(外层边长数-1)×4=外周长数

外层边长数2-中空边长数2=实面积数

3. 列车过桥问题

①车长 桥长=速度×时间

②车长甲 车长乙=速度和×相遇时间

③车长甲 车长乙=速度差×追及时间

列车与人或骑车人或另一列车上的司机的相遇及追及问题

车长=速度和×相遇时间

车长=速度差×追及时间

4. 年龄问题

差不变原理

5. 鸡兔同笼

假设法的解题思想

6. 牛吃草问题

原有草量=(牛吃速度-草长速度)×时间

7. 平均数问题

8. 盈亏问题

分析差量关系

9. 和差问题

10. 和倍问题

11. 差倍问题

12. 逆推问题

还原法,从结果入手

13. 代换问题

列表消元法

等价条件代换

五、 行程问题

1. 相遇问题

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2. 追及问题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3. 流水行船

顺水速度=船速 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船速=(顺水速度 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4. 多次相遇

线型路程: 甲乙共行全程数=相遇次数×2-1

环型路程: 甲乙共行全程数=相遇次数

其中甲共行路程=单在单个全程所行路程×共行全程数

5. 环形跑道

6. 行程问题中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7. 钟面上的追及问题。

① 时针和分针成直线;

②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8. 结合分数、工程、和差问题的一些类型。

9. 行程问题时常运用'时光倒流'和'假定看成'的思考方法。

六、 计数问题

1. 加法原理:分类枚举

2. 乘法原理:排列组合

3. 容斥原理:

① 总数量=a b c-(ab ac bc) abc

② 常用:总数量=a b-ab

4. 抽屉原理:

至多至少问题

5. 握手问题

在图形计数中应用广泛

① 角、线段、三角形,

② 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③ 正方形

七、 分数问题

1. 量率对应

2. 以不变量为'1'

3. 利润问题

4. 浓度问题

倒三角原理

例:

5. 工程问题

① 合作问题

② 水池进出水问题

6. 按比例分配

八、 方程解题

1. 等量关系

① 相关联量的表示法

例: 甲 乙 =100 甲÷乙=3

x 100-x 3x x

②解方程技巧

恒等变形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

代入法、消元法

3. 不定方程的分析求解

以系数大者为试值角度

4. 不等方程的分析求解

九、 找规律

⑴周期性问题

① 年月日、星期几问题

② 余数的应用

⑵数列问题

①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n=a1 (n-1)d

求项数: n=

求和: s=

② 等比数列

求和: s=

③ 裴波那契数列

⑶策略问题

① 抢报30

② 放硬币

⑷最值问题

① 最短线路

a.一个字符阵组的分线读法

b.在格子路线上的最短走法数

② 化问题

a.统筹方法

b.烙饼问题

十、 算式谜

1. 填充型

2. 替代型

3. 填运算符号

4. 横式变竖式

5. 结合数论知识点

十一、 数阵问题

1. 相等和值问题

2. 数列分组

⑴知行列数,求某数

⑵知某数,求行列数

3. 幻方

⑴奇阶幻方问题:

杨辉法 罗伯法

⑵偶阶幻方问题:

双偶阶:对称交换法

单偶阶:同心方阵法

十二、 二进制

1. 二进制计数法

① 二进制位值原则

②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互相转化

③ 二进制的运算

2. 其它进制(十六进制)

十三、 一笔画

1. 一笔画定理:

⑴一笔画图形中只能有0个或两个奇点;

⑵两个奇点进必须从一个奇点进,另一个奇点出;

2. 哈密尔顿圈与哈密尔顿链

3. 多笔画定理

笔画数=

十四、 逻辑推理

1. 等价条件的转换

2. 列表法

3. 对阵图

竞赛问题,涉及体育比赛常识

十五、 火柴棒问题

1. 移动火柴棒改变图形个数

2. 移动火柴棒改变算式,使之成立

十六、 智力问题

1. 突破思维定势

2. 某些特殊情境问题

十七、 解题方法

(结合杂题的处理) 9. 画图法

1. 代换法 10. 列表法

2. 消元法 11. 排除法

3. 倒推法 12. 染色法

4. 假设法 13. 构造法

5. 反证法 14. 配对法

6. 极值法 15. 列方程

7. 设数法 ⑴方程

8. 整体法 ⑵不定方程

⑶不等方程

篇1书写经验153人觉得有启发

在写总结的时候,得先弄清楚总结到底是什么东西。总结不是简单的罗列,也不是随意堆砌,它是一种提炼,把重要的东西挑出来,让人一看就明白重点在哪里。比如,要是写关于小学奥数的知识点总结,就得先把那些常考的题目类型找出来,像是行程问题、鸡兔同笼之类的,再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归纳一下。

记得有一次,我帮朋友整理他孩子的奥数资料,当时就有点混乱。因为题目太多了,一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先把每个章节的题目分类,然后再看看每类题目的解法有什么共同点。这样整理出来的总结,不仅条理清晰,孩子也容易记住。

写总结的时候,可能有些人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该写多少才合适。其实这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关键是要看总结的目的。如果是给学生复习用的,那就要尽量详细一些,把每一个步骤都写清楚;要是用来做个大概了解,那就可以简略一点,突出重点就行。不过有时候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写着写着就忘了初衷,结果越写越多,反而失去了总结的意义。

还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语言表达的问题。有些人在写总结的时候,喜欢用一些复杂难懂的词汇,觉得这样显得专业。但实际上,总结最重要的还是能让读者看明白,所以最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当然,偶尔用几个专业术语也没关系,但别太多,不然反而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书写注意事项:

写总结的时候,最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比如在辅导孩子做奥数题的时候,哪些方法效果比较好,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把这些经验写进去,会让总结更有说服力。不过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写的人太想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写上去,结果反而弄得杂乱无章,这就需要控制好分寸了。

小学奥数数论知识点总结范文 【篇2】 600字

约数与倍数

约数和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公约数的性质:

1.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

2.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约数。

3.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约数的约数。

4.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m,所得的积的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公约数乘以m。

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

18的约数有:1、2、3、6、9、18;

那么12和18的公约数有:1、2、3、6;

那么12和18的公约数是:6,记作(12,18)=6;

▶求公约数基本方法:

1.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

2.短除法:先找公有的约数,然后相乘。

3.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公约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8的倍数有:18、36、54、72……;

那么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108……;

那么12和18最小的公倍数是36,记作[12,18]=36;

▶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1.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两个数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求最小公倍数基本方法:

1.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篇2书写经验167人觉得有启发

写总结,说起来容易,真动手的时候还挺费劲。尤其是像小学奥数里的数论部分,概念多,题目变化也多,整理起来头都大了。不过总结这事,得有点门道,不能乱来。

第一步,得先把学过的知识点列出来。比如说约数、倍数、质数啥的,这些都是数论的基础。写的时候别光列个名字就完事了,得稍微讲讲每个概念的意思,不然别人看了还是一头雾水。记得要把相关的公式啊、定理啊都写上,这样别人看的时候能有个参考。

接着就是举例子了。数学光背定义没用,得会用才行。你可以挑几个典型的例题,从简单到复杂慢慢来。写的时候最好把解题思路也写清楚,这样别人跟着你的思路走一遍,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不过有时候脑子一热,可能就把步骤省略了,结果别人看着一头雾水。这种情况得避免,毕竟总结的目的不是让人更糊涂。

总结的时候要注意分类。有些知识点是相通的,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说。比如关于奇偶性的题目,就可以单独归为一类。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些,别人读起来也不会觉得乱七八糟。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忘了分类的事,直接一股脑地堆在一起,这就不太好。写的时候得留点心,别把顺序搞混了。

书写注意事项:

总结里最好带上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像分解质因数这种方法,在做数论题的时候特别有用。要是能把这些技巧讲明白,别人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少走弯路。不过有时候可能会忽略这一点,只顾着把知识点罗列出来,这就有点浪费空间了。

小编友情提醒:

写完之后别急着交差,最好自己先看看。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可能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漏掉了某个重要的点,或者某个地方说得不太清楚。这种情况得仔细检查一下,不然别人看了还得去猜你到底想表达什么。当然,有时候忙起来就顾不上这么多了,结果就留下一些遗憾。

小学六年级奥数考点总结:平方差巧算技巧范文 【篇3】 150字

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差

平方差=甲数 乙数

72-62=7 6=13

202-192=20 19=39

3262-3252=326 325=651

51482-51472=5148 5147=10295

......

连续奇数或偶数的平方差

平方差=(较大数-1)x4

92-72=(9-1)x4=32

152-132=(15-1)x4=56

102-82=(10-1)x4=36

222-202=(22-1)x4=84

2152-2132=(215-1)x4=856

3442-3422=(344-1)x4=1372

......

篇3书写经验134人觉得有启发

小学六年级奥数考点总结:平方差巧算技巧怎么写

学习数学特别是奥数的时候,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像平方差公式这类知识点,掌握好总结技巧能让学习事半功倍。今天就来说说怎么写好数学总结,特别是针对平方差公式的总结。

写总结前得先理解平方差公式,它是(a b)(a-b)=a²-b²。这个公式看起来简单,但实际运用时需要多练习。写总结时,最好能从题目入手,比如找一些例题,把解题步骤写清楚。记得要把关键步骤标出来,这样复习的时候能一眼看到重点。

有些同学写总结时容易忽略细节,比如计算过程中的符号变化。有时候公式套用错了,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像这种问题,写总结时最好举几个反例,对比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加深印象。这样不仅能提醒自己注意细节,还能帮助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

书写注意事项:

总结不能光是抄题目答案。建议把解题思路也写进去,尤其是那些自己一开始做错的题目。可以分析一下当时为什么做错了,是公式记混了,还是计算出了问题。这样做不仅能纠正错误,还能让自己下次遇到类似题目时更有把握。

有时候写总结会遇到时间紧张的情况,这时候可能就会漏掉一些重要的点。比如忘了写某个关键步骤,或者没把所有相关题目都列出来。所以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哪怕时间有限,也要尽量保证总结的质量。

总结写完后,不妨找同学互相检查一下。两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不一样,互相指正能发现更多遗漏的地方。而且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学到对方的一些小技巧,这对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很有帮助。

小学奥数数论问题知识总结:数的整除性规律范文 【篇4】 750字

数的整除性规律

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末位能被2或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2或5整除

能被3或9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当且仅当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和9整除时,这个数便能被3或9整除。

例如,1248621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 2 4 8 6 2 1=24

3|24,则3|1248621。

又如,372681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 7 2 6 8 1=27

9|27,则9|372681。

能被4或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当且仅当它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时,这个数便能被4或25整除。

例如,

173824的末两位数为24,4|24,则4|173824。

43586775的末两位数为75,25|75,则25|43586775。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当且仅当它的末三位数字为0,或者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时,这个数便能被8或125整除。

例如,

32178000的末三位数字为0,则这个数能被8整除,也能够被125整除。

3569824的末三位数为824,8|824,则8|3569824。

214813750的末三位数为750,125|750,则125|214813750。

能被7、11、1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当且仅当它的末三位数字所表示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表示的数的差(大减小的差)能被7、11、13整除时,这个数就能被7、11、13整除。

例如,75523的末三位数为523,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表示的数是75,523-75=448,448÷7=64,即7|448,则7|75523。

又如,1095874的末三位数为874,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表示的数是1095,1095-874=221,221÷13=17,即13|221,则13|1095874。

再如,868967的末三位数为967,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表示的数是868,967-868=99,99÷11=9,即11|99,则11|868967。

此外,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还可以这样叙述:一个数,当且仅当它的奇数位上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数字之和的差(大减小)能被11整除时,则这个数便能被11整除。

例如,4239235的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为4 3 2 5=14,偶数位上数字之和为2 9 3=14,二者之差为14-14=0,0÷11=0,即11|0,则11|4239235。

篇4书写经验120人觉得有启发

小学奥数数论问题知识总结:数的整除性规律怎么写

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特别是接触奥数时,数的整除性规律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它不仅是解题的基础,也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数的整除性规律并不难,但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数的个位数字是不是偶数。如果是偶数,那么这个数肯定能被2整除。这种方法看起来很直观,但在实际运用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忘记检查个位数,结果就搞错了。另外,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有一个不太常用的小窍门,那就是把各位数字相加,如果得到的结果能被3整除,那么原来的数也能被3整除。但有时候,有些同学会把这一步搞混,误以为只要某一位上的数字能被3整除就行,这就容易出错。

再比如,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5整除,只需看它的个位数字是不是0或5。这一点大家都懂,但在复杂题目中,有时候因为注意力分散,就会忽略这一细节。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遇到多位数时,判断能否被7整除可以采取一种特殊算法,具体做法是去掉个位数后,将剩下的数减去个位数乘以2的结果,如果差值能被7整除,那么原数就能被7整除。不过这个方法用起来有点麻烦,尤其是一些数字比较大的时候,计算起来容易出错。

至于判断一个数能否被9整除,同样可以通过各位数字相加来判断。如果相加后的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自然也能被9整除。但在实际做题过程中,有时因为心急或者粗心大意,可能会漏掉某些数字,导致结果不对。所以,每次做完这类题目,最好再复查一遍,确保没有遗漏。

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判断一个数能否被11整除。具体操作是将这个数的奇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再将偶数位上的数字相加,然后用较大的那个和减去较小的那个和,如果得到的结果能被11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11整除。这个方法听起来有点绕,但在实际应用中,只要认真对待,就不会出太大问题。不过,如果对这个规则理解得不够透彻,就可能在执行步骤时产生偏差。

小学奥数数论质数与合数问题考点总结范文 【篇5】 450字

小学奥数数论质数与合数问题考点解析:

某个质数与6、8、12、14之和都仍然是质数,一共有1个满足上述条件的质数.

考点:质数与合数问题.

分析:个位数的质数是2、3、5、7、9,大于10的质数的个位数一个不是0、2或5,是1、3、7或9;由于6、8、12、14是偶数,则这个质数的个位数一定为奇数,即为1,3,5,7,9.然后将它们分别与6、8、12、14相加进行验证排除即可.

解答:解:6,8,12,14都是偶数,加上的偶数质数2和仍然是偶数,所以不是2.

14加上任何尾数是1的质数,最后的尾数都是5,一定能被5整除.

12加上任何尾数是3的质数,尾数也是5;

8加上任何尾数是7的质数,尾数也是5;

6加上任何尾数是9的质数,尾数也是5.

所以,这个质数的末位一定不是1,3,7,9.

5加上6、8、12、14中任意一个数的末位数都不是5,而末位数是5的质数中,只有5是质数,

因此,只有5能满足条件,即一共有1个满足上述条件的质数.

故答案为:1.点评:明确除2和5以外质数的个位都是1,3,7,9,大于10的个位数是5数一定不是质数这两个规律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篇5书写经验149人觉得有启发

写总结的时候,得知道总结是什么,它不是流水账,也不是心得体会。总结要能提炼出关键点,把事情讲清楚,又不能啰嗦。比如写小学奥数里的质数与合数问题,就得抓住核心知识点,把概念说透。

质数就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像2、3、5这些;合数则是除了1和自身外还有别的因数,像4、6、8之类的。这里有个小地方要注意,有时候会把质数当成奇数,其实2是偶数也是质数。这种概念上的区分很重要,别搞混了。

写总结时,先梳理一下题型,看看有哪些常见考法。有的题目是直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这类题比较简单,关键是熟记一些小质数。还有一种是分解质因数,这个就稍微复杂点,需要掌握分解的方法,一般是从小到大试除,直到剩下不能再分的质数为止。

做总结的时候,记得把解题步骤写出来。比如分解质因数,先确定最小的质数去试除,如果能整除就继续除,直到结果为质数为止。这一块容易出问题,有些同学可能试除的时候顺序不对,导致漏掉了一些因子。

书写注意事项:

总结里还可以加上一些易错点,比如有的学生会忽略特殊情况,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还有就是关于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问题,涉及到质因数分解时,得仔细对照每个质因数的指数,别看花眼了。

有时候总结里还会涉及一些技巧性的内容,比如利用质数表快速判断某个数是不是质数。不过这种方法只适合较小的数,要是数太大,还得靠分解质因数。这里头有个小细节,就是质数表记得更新到足够大的范围,不然可能会漏掉重要的质数。

总结写完后,最好自己再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遗漏或者表述不清的地方。有时候写得太急,可能会漏掉一些重要的条件,或者是把“大于”写成了“小于”,这种小问题会影响理解的准确性。

小学生奥数知识点学习方法总结范文 【篇6】 750字

当有人问及世界科学家爱因斯坦取得成功的奥秘时,他写下一个有名的公式: ω = x y z。ω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学习数学也是这样,对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来说,要想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是讲究学习方法。

那么怎样学好奥数呢?

1.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定义方式有描述性的,有指明外延的,有种概念加类差等方式。一个数学概念需要记住名称,叙述出本质属性,体会出所涉及的范围,并应用概念准确进行判断。

下面我归纳出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⑴阅读概论,记住名称或符号。

⑵背诵定义,掌握特性。

⑶举出正反实例,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

⑷进行练习,准确地判断。

与其它概念进行比较,弄清概念间的关系。

2.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

公式具有抽象性,公式中的字母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无穷多个数。有的学生在学习公式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要反来复去地体会,才能跳出千变万化的数字关系的泥堆里。

我们介绍的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是:

⑴书写公式,记住公式中字母间的关系。

⑵懂得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推导过程。

⑶用数字验算公式,在公式具体化过程中体会公式中反映的规律。

⑷将公式进行各种变换,了解其不同的变化形式。

⑸将公式中的字母想象成抽象的框架,达到自如地应用公式。

3.数学定理的学习方法:

一个定理包含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定理必须进行证明,证明过程是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而学习定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它解决各种问题。

下面我们归纳出数学定理的学习方法:

⑴背诵定理。

⑵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⑶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

⑷应用定理证明有关问题。

⑸体会定理与有关定理和概念的内在关系。

篇6书写经验94人觉得有启发

写总结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很多,但真到动笔的时候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其实总结不是单纯地把事情罗列出来,而是要把重点提炼出来,让人一看就明白。比如学奥数,它有很多知识点,像什么加减法、乘除法之类的,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技巧。如果想把这些都写进总结里,就得先理清楚思路,不然写出来的总结可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读者看了也是一头雾水。

先说说准备工作,先把相关的资料准备好,像是书本上的例题、平时做过的练习题,还有自己做的笔记。这些材料都是写总结的好帮手,能帮助你回忆起当时是怎么学的。然后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脑子里过一遍整个学习的过程,想想哪些地方是最难的,哪些地方又是最简单的。这样心里有个底之后,再开始动手写。

写的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性,别一股脑儿地把所有东西都堆在一起。可以用序号标出来,比如说第一个知识点是什么,第二个又是什么。这样既方便自己整理思路,也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会跑题,本来想讲这个知识点的解法,结果却扯到了另一个完全不相关的话题上去。这种情况得留神,最好回头看看是不是偏离了主题。

总结里最好能带点个人的理解,而不是单纯地照搬课本上的内容。举个例子,遇到一道复杂的题目时,你是怎么一步步解决的?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把这些经验写进去,不仅能加深自己的印象,也能给别人一些启发。当然,有时候自己觉得已经理解得很透彻了,但在表达的时候却可能词不达意,甚至把意思搞反了。这种情况需要多检查几遍,确保每一句话都说得通。

书写注意事项:

总结的长度也要控制好,太长了容易让人失去耐心,太短了又怕遗漏重要信息。所以得把握一个平衡点,既要涵盖主要内容,又不至于啰嗦得让人厌烦。要是觉得写得太干巴巴了,可以在里面加点小故事或者实际的例子,这样不仅能让总结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更好地说明问题。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逻辑推理范文 【篇7】 500字

逻辑推理

基本方法简介:

①条件分析—假设法: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定是奇数。

②条件分析—列表法: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题设的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

③条件分析——图表法: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例如a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

④逻辑计算: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

⑤简单归纳与推理: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

篇7书写经验147人觉得有启发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逻辑推理怎么写

写总结的时候,大家得先搞清楚总结到底是什么。总结不是简单地把事情记下来,而是要把关键的东西提炼出来,让人一看就明白重点在哪里。比如说逻辑推理这类题目,它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所以写总结的时候,咱们得抓住这个核心。

一开始,先列出题目给出的所有条件,这一步很重要。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条件太多,记不住,其实只要把它们一条条列出来,慢慢分析就好。我以前教学生的时候,有个孩子总是漏掉一些条件,后来我发现他每次做题都只看一遍题目,根本没耐心仔细读。所以,第一步就是别急着下结论,先把题目里的条件一条条写清楚。

接着,试着找出条件之间的联系。有时候两个看似无关的条件,实际上是有内在联系的。举个例子,如果题目说甲比乙大三岁,又说乙今年十岁,那咱们就得立刻想到甲今年十三岁。这种联系往往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去挖掘,不能光靠表面看。

有时候题目会给出一些看似复杂的情况,这时候就要学会简化。比如,一个题目里可能涉及了好几个人的年龄关系,咱们可以把这些人分成小组来研究,这样就不会被那么多信息搞糊涂了。记得有一次我辅导一个学生,她看到题目里写了七八个人的名字,一下子就懵了,我说你先别管名字,把他们分成几个组,很快她就找到了突破口。

书写注意事项:

逻辑推理题有时候会用到排除法。当正面解不出来的时候,不妨试试反面推导。比如,如果题目问谁是凶手,咱们可以假设每个人都不是凶手,然后看看有没有矛盾的地方。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那些条件比较多的题目,能帮助我们缩小范围。

不过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粗心而忽略了一些细节。比如有一次我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一个学生明明已经找到答案了,却因为没有检查清楚,把最终结果写错了。所以写总结的时候,最后一定要花点时间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哪里写得不对劲。

写总结还有一个技巧,那就是多用图表辅助。尤其是那种涉及数量关系的问题,画个简单的表格或者图示,往往能让思路清晰很多。我有个同事就特别喜欢用这种方法,她说这样做不仅自己看得明白,还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小编友情提醒:

写总结的时候,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要啰嗦一大堆废话,该说的重点要说清楚,不该说的就别提。毕竟总结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快速掌握要点,而不是让你展示文采。当然,有时候为了表达清楚,适当的补充说明也是必要的,但不能太过冗长。

写总结是一件很细致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希望大家以后在写总结的时候,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条理分明。

小学六年级奥数几何初步认识知识点总结范文 【篇8】 400字

一 、线和角

1. 线

*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 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篇8书写经验238人觉得有启发

写总结这事,得先把东西理清楚,不然乱七八糟堆一堆,别人看了也摸不着头脑。先说说几何这门课,六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接触,难免会有点懵。像什么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都是新的概念。写总结的时候,得把这些概念弄明白,别自己都搞不清楚,还去教别人。

比如说平面图形,啥叫面积,啥叫周长,这两个概念得拎清。面积是啥?就是图形覆盖的空间大小,周长,就是围一圈的长度。这俩东西是不一样的,写总结的时候一定要分开写,别混为一谈。不然老师一看就知道你没好好学。

再来说立体图形,这玩意儿比平面图形复杂点。像正方体、长方体之类的,得知道它们的体积怎么算。公式记住了,还得知道怎么用,别光背公式,得理解才行。写总结的时候,可以把每个图形的特征列出来,这样看着直观,也好记。

几何里头常常用到一些辅助线,这个很重要。画辅助线的时候得讲究方法,不是乱画的。有时候为了求某个角的大小,就得画条线出来,帮助分析。总结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是怎么想到画这条线的写出来,这样显得思路清晰。

有时候写总结容易忽略细节,比如单位换算。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这些都是有区别的,换算的时候得小心。像厘米换米,平方厘米换平方米,立方厘米换立方米,差一个零就错了。这一步要是错了,后面全盘皆输。

写总结的时候,最好把例题带上。不是抄题目,是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解题过程。这样既能巩固知识,也能给别人提供参考。不过复述的时候要注意,别照搬照抄,得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这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

说到总结,还有一个地方得注意,就是图表的作用。有些知识点用文字表达起来挺麻烦的,这时候就可以借助图表。像画个简单的示意图,标出关键点,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好得多。不过画图的时候得认真点,别马虎了事,不然反而让人看不懂。

最后再说个小提醒,写总结的时候千万别偷懒。有些人觉得总结就是抄笔记,其实不是这样的。总结是要经过自己消化吸收之后再输出的东西,这样才能加深印象。要是懒得动脑子,直接抄书本上的内容,那总结就失去了意义。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范文(精选8篇)

在写总结的时候,得先弄清楚总结到底是什么东西。总结不是简单的罗列,也不是随意堆砌,它是一种提炼,把重要的东西挑出来,让人一看就明白重点在哪里。比如,要是写关于小学奥数的知识点总结,就得先把那些常考的题目类型找出来,像是行程问题、鸡兔同笼之类的,再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归纳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奥数范文

  • 小学奥数总结15篇
  • 小学奥数总结15篇84人关注

    约数与倍数约数和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公约数 ...[更多]

  • 小学奥数数论知识点总结(三篇)
  • 小学奥数数论知识点总结(三篇)81人关注

    约数与倍数约数和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公约数 ...[更多]

  •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15篇
  •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15篇65人关注

    当有人问及世界科学家爱因斯坦取得成功的奥秘时,他写下一个有名的公式:ω=x+y+z。ω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学习数学也是这样,对学习目的 ...[更多]

  •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十六篇)
  •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十六篇)64人关注

    一、计算1.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⑴运算顺序⑵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一般而言:①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②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⑶带分数与 ...[更多]

  • 小学奥数知识总结15篇
  • 小学奥数知识总结15篇55人关注

    牛吃草问题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基本特点:原 ...[更多]

  •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十篇
  •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十篇21人关注

    一、 计算1. 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⑴ 运算顺序⑵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一般而言:① 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② 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⑶带 ...[更多]